壮族分册 之 山丘与深林

黑山黑水,墨色的民族

探壮族与“那文化”

作者 : 新华网          来源 : 新华网  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 : 2012-03-22


 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的原因,壮族与东南亚各民族有着很深的渊源。壮族与东南亚各民族是习俗相近、语言相通、生活模式相似,同属于“那文化”即“稻作文化”。这种因缘关系,在全球化的今天,有利于各个民族、各个国家之间的互相了解与认同。

“那文化”与东盟各民族文化的渊源

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、研究员覃乃昌说:壮族是现今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之一,主要分布在广西境内。壮族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自古以来,壮族及其先民就在华南珠江流域生息繁衍,壮族就是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土著人。

壮族地处中原与东南亚、华南与西南各省文化交流的交汇处,其文化具有相对开放和融合的特征。壮族先民适应江南主要是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,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,是我国最早创造的稻作文化之一,所以壮族是稻作民族,他们称水田为“那”,所以称之为“那文化”。

覃乃昌指出,20世纪90年代,我国学者提出了“那”文化和“那”文化圈的概念,在珠江水系流域地带,都分布着冠“那”的地名,其中又以广西的左右江、红水河、邕江流域最为密集。在越南北部、老挝、泰国、缅甸和印度的阿萨姆帮等东南亚地区,也广泛分布着冠“那”的地名。“那”地名分布的地理范围,东至我国广东省中部,西至缅甸和印度中部,北至云南中部、贵州南部,南至泰国南部、越南中部和我国海南省,从而形成了一个“那”文化圈,“那”文化即稻作文化,“那”文化圈即稻作文化圈,“那”文化圈是稻作起源地之一。

创造“那”文化的是最早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侗台语族群,包括我国的壮族、布依族、傣族、侗族、水族、仫佬族、毛南族、黎族和仡佬族,越南的岱族、依族,老挝的老族,泰国的泰族,缅甸的掸族和印度的阿萨姆帮的阿合人等,这些族群具有语言同源,以“那”(稻作)为本的传统生活方式,壮族与这些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,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同源异流的关系,珠江流域是他们主要的发源地。

对于“那”文化的发展,覃乃昌说,地处“那”文化圈东部的壮、布依、侗、水、仫佬、毛南、黎等民族,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以及地理的不同,朝一个方向发展;而地处“那”文化圈西部的邻国泰国的泰族,缅甸的掸族,老挝的老族等,由于受到印度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,朝另一个方向发展。

©sanayard.com  文化记录册 2011-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