壮族分册 之 山丘与深林

黑山黑水,墨色的民族

老桂林的回忆(一)

作者 : 国际在线          来源 : 国际在线  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 : 2011-03-22


要说桂林山水的来历,照那本再版了不知多少次的《桂林山水的传说》里的说法,还和秦始皇有关。始皇帝一统天下,因海疆属龙王所管,怒而赶山填海。群山被驱赶到桂林的时候,始皇中了龙王的计策,失掉了赶山鞭,于是形态各异的群山就这样留在了桂林,造就了这片山水佳地。

公元前111年,汉武帝平定南越,建立始安县,县城所在就是最初的桂林城。两千多年以前,桂林只是南岭西部一座偏远的小城。

《刘三姐》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解放至文革这十七年内中国电影的代表作之一,从拍摄完成后,不但在国内,在东南亚华侨中也是长映不衰。刘三姐实在是柳州宜山人,但这部电影的艺术感染力之大,以致于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,似乎这位美丽聪慧的壮族歌仙,从来就是与桂林山水联系在一起的。近四十年过去,木龙洞边流水依旧,昔人已去,物是人非,不由得让人想起《春江花月夜》中的千古一问:

  “江畔何人初见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

  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

  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”

象山是桂林的城徽。每年中秋来临,桂花盛开之后,象山边上的滨江路上往往铺就一地金黄,微风将馥郁的浓香传送,沁人心脾。

  象山最美的时候,是在月夜。

  从前我心情烦闷的时候,就会选个十五皎皎的月夜,独自去坐在象山对面訾洲上的长草里,默默凝视江面上散碎的月光,静静倾听和风拂过江边凤尾竹的轻响,遥想宋代传奇里韩生化月的那飞扬的逸兴。

古代南方人中见过骆驼的恐怕很少,否则骆驼山在以前不会只叫做壶山。传说壶山是书生雷酒人的酒壶所化,他为了桂林免遭水淹,要魔王把十万斛水化成酒盛在壶里让他喝,可惜尚未喝完就醉死了。至今山下有雷酒人之墓,因为他有遗言要葬在壶嘴处堵住壶中的余水。

  骆驼山险峻难爬,曾经有些胆大的桂林人登顶成功,之后却再没有胆子敢自己下来,还得出动七星区消防队的云梯把他们救下来。

黄布倒影是漓江上最美的地方之一,可惜游船开到这里的时候往往是午餐时间,有些不知道的游客往往于无意中错过了这一景。

  《桂林山水的传说》里有一篇犀牛望月的故事,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,也许是讲的这里吧。提起犀牛望月,我总是喜欢想像,每当皓月当空,会有灵犀分开这水面凝望。上古时,嫦娥服下了西王母的不死之药离开了后翌,后翌是否也这样凝望过那窈窕飘荡奔月而去的身影,是否也这样凝望过那渺渺月宫?

过阳朔碧莲峰,穿行阳朔大桥,就会看见书童山挺拔于田家河与漓江汇合处,倒影江中,清奇无比。半山的地方,有一块夹缝矗石,高丈余,似捧书诵读的书童,因名书童山。

  有时候我看书倦了,莫名其妙地会想起这座挺拔的山峰,于是精神为之一振,也是奇怪。

花桥始建于宋代,是七星公园正门入园必经之道。位于灵剑溪与小东江汇合处, 从前因为四旁繁花似锦, 小桥掩映于“满溪流水半溪花”之间, 故名花桥。

从来没在江边洗过衣服,只在江边钓过鱼,抓过螃蟹,游过水。

  漓江之水尚清可浣衣,远游所至的江南之水却让人中心烦忧,不知何时那里的水也能返清,让我们也可以象古人一样,轻松地吟诵,

  “江南好,

  风景旧曾谙。

  日出江花红胜火,

  春来江水绿如蓝。”

草坪回族自治乡属桂林市郊区人民政府管辖,有时候桂林的企事业单位会组织去那里春游或者秋游,外地游客好象不会去。在我曾经的印象里,那是个平静的小镇。我愿永保这印象而不再去这小镇,就让这景象活在我的记忆中——我已经失去了太多这样平静的小镇了。

这幅景象恐怕是不少在乡村里生活过的孩童的回忆,在我自己的儿时回忆里,应该还加上几个善吹牧笛的小伙伴,他们能捕到机灵的鸟儿,能捉到狡诈的鱼儿,能采到顶好的野果,能驯服野性的牛马,会说诸般诡怪的故事……长大后再见面时,大家都象变了个人一样,所以鲁迅认不得了闰土,殷离喜欢的只是那个蛮横的,不讲道理的小张无忌。所以金庸要说“不识张郎是张郎”,这一句的意味实在是说不出来的沉痛。

曾在一个四月里去到安徽黄山,岭上杜鹃尚未盛放,只是左一丛,右一簇的藏在林中草木之间,导游说盛放之后漫山遍野,就叫做映山红了,于是想起从前去尧山时所见的映山红来。

  尧山的下面是大多数桂林人长眠之地,明代桂林的藩王靖江王家族的陵墓群也在那里,最后一代的靖江王朱亨嘉在崇祯吊死后自称“监国”,要做皇帝,结果被按律处死。他的一个儿子避祸出走,辗转到了扬州定居,他就是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的石涛,中国山水画别具一格的一代宗师,亦号苦瓜和尚,本名朱若极。

桂林有几个大的华侨农场,是为了安置从印尼或者越南被迫回国的华侨而设立的。我的老师和同学中有不少是归国华侨和他们的子女,说也奇怪,很容易就能把他们区别出来,大概异乡的风霜已经溶于他们的血脉中,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了。

龙胜县的梯田别称“龙脊梯田”,独具特色。我的老家在越城岭的大山里,就在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老山界不远的地方,也是这样的景象。木屋建在山顶上,用劈开的竹子从更高的山上引来甘冽的泉水……在都市里住得久了,彩虹在我的印象中竟然也已经成了久远的回忆。这十余年来我们身边的环境在无声无息中发生了剧烈的变化,四季不再分明,天空不再澄澈,我甚至已经不记得上一次看见真的彩虹是在什么时候了。

 漓江流域属于峰林-槽谷平原,石山林立,洞穴繁多,其中蕴藏着灿烂的远古文化。宝积岩人是在漓江之西的宝积山南麓发现的,一九七九年夏,考古人员在宝积岩中发现了第四纪更新世晚期,距今约三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。大部分石器未加修理,制作粗糙,显示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特征。除了古人类化石,洞中还发现了猕猴、中国熊、巴氏大熊猫、鹿、中国犀、剑齿象等等的化石,这说明古的时候,桂林这一带,有很多很多的物种在生活。

  宝积山下那座红顶的建筑是我高中时的母校,考上这所学校曾让我的父母很是为我高兴,但他们从不知道我那三年是并不快乐的,我也永不会让他们知道了。每天下午上完课以后,我和同学常到宝积山上看看变幻的云彩,看看周围的山峰,或者仅仅是在宋代留下的古城垣上走走。湖边的这些曾经的建筑早已经全数在旧城改造中拆除了,包括那座红顶的实验楼。

桂林地处岭南,远离中原,其古代文化属于楚文化和百越文化的交融。自唐以来,不少贬官谪吏被发配来此,他们带来的中原民族传统文化中较活跃的积极因素,和他们创作的山水诗词,为山水增色,使桂林山水成其为“人化的自然”。

  米芾与苏轼、黄庭坚和蔡襄并称“宋四家”,熙宁七年来桂林任临桂尉,曾作有《阳朔山图》,但和他其它的作品一样,也已失传。这幅他的自画像,刻于伏波山壁。

  年轻而有才华的李商隐,开成二年二十七岁时即登进士第,但却一生仕途坎坷。三十五岁时,他来到桂林任桂管观察使府判官,这位“忧伤诗人”在《桂林即事》、《桂林道中作》等诗中一扫其作品中常有的伤感,显示出他在山水中获得的心灵之怡然。

  以五言诗见长的宋之问,于唐玄宗即位的当年,被赐死于桂州,旅桂的他留下了不少真切的抒情写景之作,“桂林风景异,秋似洛阳春。晚霁江天好,分明愁煞人……”(《始安秋日》)。

抗战军兴,自武汉沦陷后,桂林成为国统区内最繁华的城市之一,文化人士云集于此,文学、戏剧、音乐、美术、新闻、出版、教育、社会科学等事业蓬勃发展,桂林成了全国各地抗战文化的交汇点,一跃成为一座“文化之城”。

  这一期间在桂林出现了大量的作品,文学创作如茅盾的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,巴金的《火》、《桂林的微雨》,艾芜的《荒野》等等。戏剧家田汉、欧阳予倩、瞿白音等还在桂林发起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,盛况空前。徐悲鸿所作的《漓江春雨》、《马》和《鸡鸣不已》等都是传世之作。

端午是桂林人的一个大节,除了悬挂艾叶和包粽子的风俗,自古以来,就有十年一大扒,五年一小扒的赛龙舟的风俗。每到龙舟赛时,哪怕大雨滂沱,两岸也照样满是观看龙舟赛的人们插在水中。赛场传出的鞭炮声似乎全城都能听见,解放桥上的民警不断提醒着行人不得在桥上停留,江边来往的公共汽车开始免费接送市民…… 不知道现在的龙舟赛是个什么样子,记忆中除了九二年那场罕见的雪,就只有龙舟赛能牵动几乎全城人的注意。

小的时候,周围还是有很多老人喜欢本地戏的,现在这些老人也不知道还在不在。桂林的地方戏有不少,比如桂剧、彩调、文场、零零落、桂林渔鼓等等。桂剧源于祁阳戏,彩调于清乾嘉年间脱胎于湖南花鼓戏,都是用桂林官话来演唱的。

  最熟悉的是彩调,《王三打鸟》是出有名的彩调小戏,王三扛着鸟枪甫一出场的那段唱,我想,我和我的许多同学现在仍旧都能够唱出来。我还记得,王三喜欢的是毛姑妹,怕的是毛姑妹她妈妈,但我竟从未有机会全本看完过,今后也不见得能有这种机会,因为这些本地戏似乎和从前的生活一样,也在无声无息中逐渐消逝着。

拥有奇特地面景观的桂林,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。

  大概从前尼克松总统夫妇对于桂林这座城市的评价至高,风流而有趣的克林顿总统先生在卸任前的访华行程上,特意挤出了一个白天留给桂林。因为在阳朔一个小渔村的流连忘返,还推迟了原定飞往香港的时刻。按我们中国人的观点,他的桂林之行不免有些假公济私;但对于桂林人民来说,克林顿这活广告,倒是欢迎之至。

©sanayard.com  文化记录册 2011-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