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世界第二大跨国瀑布旁边,在广西大新县的中越边境线上,在风光如画的小山村里,一个嫁到中国山村的越南女人含辛茹苦,顽强挣扎;一个闯进归春河的广东商人意气风发,踌躇满志。他们的命运将会怎样?
广西大新县的德天村之所以被世人认识,是因为村子旁边的德天瀑布。德天瀑布与越南的板约瀑布相连,宽200多米,总落差七十多米,横跨中国、越南。据有关人士考证,这是世界上的第二大跨国瀑布。
德天瀑布是归春河的一部分,归春河起源于广西靖西县的崇山峻岭,经过大新县德天村旁边的断崖,水流跌落就成了瀑布。断崖下,越来越安静的归春河是中越两国的分界线。
小河两岸,边民的交往由来已久。听说,有不少人家的亲戚住在对岸。摆渡的梢公把绳索系牢在两边的岸上,作为过河竹筏的牵引。小竹筏就像一道移动的浮桥,来回接载过河的边民。过渡费是每人一元人民币。
德天村在德天瀑布的东南,现有三十多户人家。他们以农耕为生,主要种植玉米等适宜山地生长的农作物。有一部分村民在七十年代末期,为了躲避战火,举家迁移到这个远离边境线的山沟里。十几年后,边境的气氛越来越平和,他们却再也没有返回德天村。对他们来说,也许安定的感觉比家乡更值得留恋。
在距离瀑布大约二百米的地方,竖有一块界碑。这是中越边境线上的第53号界碑。界碑附近,两国都没有设立关卡。因此,每天都有一些越南居民,从这里进出我国边境。有的过来走亲戚,有的到集市上做买卖。看他们那自由自在的感觉,显然已经是熟门熟路。
这几年,德天瀑布和界碑前的游客不断增多,有游客就会有生意,于是,德天村民纷纷到这里设摊摆卖。他们揣摸着游客的好奇心,以摆卖越南货为主。
在十多个摊档中,最吸引我们视线的是这个跨国摊位。它正对界碑,半个摊位在越南领土上,半个摊位留在中国境内。摊位的主人叫农氏暖,村民叫她越南婆。
记者:“这个档口在这里开了多久了?”
农:“已经开了四年,我是第一个开档口的。”
记者:“是不是说这么多档口中,你是第一家卖越南货的档口?”
农:“我是第一家。”
记者:“为什么你会挑中这个地方开档?”
农:“在边界,来来往往的人多。卖这些越南货也过得去。”
农氏暖是已经嫁入德天村的越南人,她在这里摆卖越南土特产已经四年。很长一段时间,前来光顾的客人寥寥无几。两年前,她的独家生意红火过一阵,但没多久身边就多了一溜争生意的同行。
记者:“(越南的)家离这里有多远?”
农:“两公里吧。”
记者:“走路得用半个小时吧?”
农:“对,要用三十分钟。”
记者:“现在会不会经常回去?”
农:“回去,随时可以回去。”
记者:“经常回去吗?”
农:“经常回去”。
记者:“你过来这里(德天村)住了多久?”
农:“十三年。”
记者:“十三年。住得习惯吗?”
农:“习惯了。”
在嫁入德天村之前,农氏暖曾是一名小学教师。由于学校拖欠工资,她一气之下辞了职。不幸的是,十三年前她的第一任丈夫突然去世。彷徨无奈之中,她怀抱年幼的女儿嫁到德天村。没想到,几年以后第二位丈夫也因病去世,又给她留下一个五岁的儿子。在农氏暖最绝望的时候,她现在的丈夫阿胜向她表示愿意做两个孩子的父亲。
阿胜是村子里最贫穷的农民,但农氏暖相信有两个人共同支撑,这个家会富起来。
胜:“娶中国的女人太花钱了。以前花几千块钱还可以,现在这点钱娶不到太太。我们娶越南的女人,不用花什么钱。”
记者:“她的父母有没有跟你要礼金?”胜:“没有要,没拿礼金,什么也没拿。她愿意嫁给我,就过来了。
记者:“结婚的时候也没有举行婚礼?”
胜:“没有办婚礼。”
记者:“就这么平平常常的?”
胜:“请亲戚来吃了一顿,一席(酒)几百块就可以了,不用花几千块钱。”
他们两人的婚事曾在德天村引起一场轩然大波,一些村民甚至因此和阿胜断绝往来。倔强的农氏暖并不在意村民的蜚短流长,她关心的是自己能为这个新家做出多大贡献。
农:“不会做生意,干活我就会。”
记者:“干农活比做生意还好。”
农:“是啊,我很会干农活,打柴什么的我都会。”
记者:“你又要种田,又要做生意,觉得辛苦吗?”
农:生意赚不了多少,不够吃,一天才几十块(营业额)。
娶了农氏暖,阿胜的日子轻松了很多。无论是地里的农活、档口的生意还是家务琐事,农氏暖几乎一手包办。
胜:“我希望我的越南老婆比中国的女人还能干。她其实很会做生意,能赚到钱。这我很放心。走哪里玩几天,我都放心。”
一家四口过上小康日子,是农氏暖的致富目标。但嫁给阿胜以后,她全力支撑的这个家,还是村子里最穷的一家。不过,远在越南的岳父母对女婿总是疼爱有加。
胜:“隔几天我就会去越南的岳父家喝酒,从这过去十几分钟。(岳父)那里我随便走,越南公安也不会罚我钱,公安还跟我喝酒,那边我熟得很。”
农氏暖其实很感激阿胜。虽然嫁给他之后没有过上一天轻松的日子,但阿胜对两个孩子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。虽然经济拮据,女儿和儿子的学业从没有中断过。两个懂事的孩子,也非常用功读书。
美英::“我真的很喜欢读书,我很佩服那些有知识的人。听别人说外面的世界很美,我真的想有一天能出去看看。”
胜:“那些东西我不理解,反正没钱让她读到大学,读到初中毕业就让她出来干活。儿子也是读到初中。他知道的东西不多,儿子学习没有女儿好。”
正在读初中的美英,成绩优异。她憧憬着继续读高中、上大学。德天村没有中学,因此,美英要到离家20多公里的硕龙镇住校。家里的经济境况使她意识到,虽然自己和弟弟出生在不同的家庭,但很可能两人的未来完全一样,上大学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童年梦想。
美英:“(家里)现在不可能赚到很多钱。”
记者:“为什么这么说呢?”
美英:“现在要建新房子,别人不让我们在这里住了。”
记者:“就是说赚的钱要拿来建房子?”
美英:“是的。”
和山窝里的德天村比起来,相距二十多多公里的硕龙镇就热闹多了。许多越南边民都喜欢到镇上赶集,硕龙镇的集市就像一个交易中心,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。这一天,农氏暖陪越南表妹来买手表,自己也被一块小表吸引住了。她拿起手表试了又试,整整犹豫了半个小时,还是没舍得花十二元买下来。
十三年前,农氏暖以为嫁到德天村就可以不再挨穷。十三年过去了,她不仅无法成全女儿的大学梦,也不敢为自己花十二块钱。但她仍然相信,日子会慢慢好起来。
一直以来,知道德天瀑布和归春河的人并不多。这里的美丽风光也没有多少人注意。1998年,爱好摄影的广东商人毕志彰到大新县收购龙眼,无意中沿着归春河来到瀑布跟前。
毕:“没有什么人来投资,使得这里有一种优势,就是自然环境的优势。这里没有人为的破坏,你看现在的山山水水很自然。我们来这里,当然想公司取得效益,但也希望当地能够通过我们的开发取得效益。我们希望能在这里造福一方。”
因为一次不经意的邂逅,使毕志彰找到了投资新目标,也打开了德天村民的财路。
阿天在这里撑竹排整整十年。过去,隔三差五才跑来两三个摄影爱好者,他每月的收入挺多100来块。阿天压根没想过,眼前这个瀑布真的可以成为摇钱树。坐竹排看瀑布的游客,能使他一天就赚到十多块钱。他开始心满意足地设定儿子的未来。
天:“儿子长大了就让他来这里撑竹排。”
记者:“你觉得来撑竹排是最好的选择吗?”
天:“是最好的”。
记者:“如果赚了很多钱,,你还会让他撑竹排吗?”
天:“一天如果能赚五、六十元,读书来干什么?一个月能赚一千多元,读书还有什么用?来这里撑竹排最好。”
记者:“你准备让他(读书)读到什么时候?”
天:“小学毕业就可以了。”
现在的德天村,像阿天一样希望孩子赶快加入挣钱行列的人越来越多。农氏暖虽然曾是小学教师,但也开始希望女儿早日辍学摆摊,不要错过了赚钱的时机。兴致勃勃要与德天村民共同富裕的投资商,压根就没想到德天瀑布吸引的游客越多,美英的大学梦就变得越渺茫。
毕:“农民很强调自己的利益,目光比较短浅。这和我们的整个规划、想法有很大的距离。”
商人给德天村带来了游客,也给村民带来了致富的机遇,他们都对未来充满信心。至于德天村的孩子将拥有怎样的未来,似乎并不是商人应该考虑的问题。
毕:“我们来到这里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。比如,快点建宾馆,加强宣传力度……但涉及到其它问题,一定要当地部门解决。如果在广东可能一星期可以解决的事情,在这里一个月也干不了,甚至一年。这最让人难受。”
归春河的风光到底美不美?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。毕志彰陶醉得几乎晕倒,挣竹排的阿天觉得很平常,日子艰难的农氏暖没有留意过。生于斯、长于斯的德天村民,也许根本没有兴趣琢磨它美不美。他们关心的是:能不能抓住发财的机会?能不能赶走多年的贫困?
归春河从这里流过,它到底会给人们留下些什么呢?
边城故事:归春河从这里流过
作者 : 国际在线 来源 : 国际在线 发布时间 : 2011-03-23
©sanayard.com 文化记录册 2011-2022